自从2023年巴以冲突再度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经出现超过5.2万人的死亡,这一令人震惊的数字无疑标志着一场巨大的灾难。这场冲突不仅仅造成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巨大伤亡,也同样严重影响了以色列本国。通过这次冲突,尤其是以色列对加沙的残酷攻击,全球民众对以色列及犹太人的看法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一段小孩眼中满是悲伤、对着镜头说道“我们长不大”的画面流出后,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之心碎,也更加激烈地谴责以色列的暴行。正是基于这种愤慨与不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巴勒斯坦。随着全球“反犹太”情绪的高涨,有人认为,以色列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灭国危机”,这是否真的有可能呢?
其实,早在历史上,以色列就曾为可能的危机做好过准备。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的爆发吸引了全球目光,而就在这时,世界对于俄乌战争的关注开始逐渐疲软。10月7日,哈马斯突然宣布发起名为“阿克萨洪水”的行动,朝以色列发射了大量火箭弹。哈马斯声称,至少有5000枚火箭弹被发射到以色列境内。更为震惊的是,哈马斯武装人员成功渗透进入以色列,对以色列展开了致命打击。事后,以色列政府表示,约有1200名以色列人被杀害,200多人被绑架到加沙。面对如此重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迅速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称对哈马斯宣战,新的巴以冲突由此爆发,至今未有平息迹象。面对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力量,哈马斯显然处于劣势,在以色列的强力反击下,加沙地带遭受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死亡人数迅速攀升。以色列不仅攻击民众的居住区,还对学校进行轰炸,残忍杀害无辜的儿童,声称其中可能藏有哈马斯分子,这样的暴行引起了全球正义人士的广泛愤慨。虽然以色列看似在这场冲突中占据优势,内塔尼亚胡也信心满满地宣称最终胜利属于他们,但实际上,以色列一直有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的历史。
展开剩余70%例如,在1967年“六日战争”前,以色列就曾在一段被称为“哈姆塔纳”(Hamtanah)的等待期内,做好了彻底的最坏打算。这一术语专指当时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事即将爆发的三周期间。在这一期间,以色列预测到战争不可避免,为了保护未来,他们将酒店改成医院、停车场改造成公墓,甚至考虑将儿童转移到欧洲。尽管最终以色列仅用六天就击败了阿拉伯联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功占领了包括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等在内的大片土地,但这一段历史反映了以色列长期以来对“灭国”的深刻危机感。那么,这种危机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或许,这与以色列历史上的某些“诅咒”有关。以色列前总理贝内特曾在闭门会议中暗示,犹太现代国家(即以色列)可能撑不过“第八个十年”。虽然这一消息难以考证,但也反映了以色列可能存在的某种危机感。所谓的“第八个十年”诅咒,源自犹太历史的教训。犹太的第一个国家“大卫和所罗门王国”并未持续超过80年,第二个国家“哈斯蒙尼王国”也在“第八个十年”时期解体。这似乎成了犹太历史中的某种规律,使得后人对国家的存续感到忧虑。以色列在成立近77年后,正面临“第八个十年”即将到来的局面,许多人开始担心这股历史的阴影会再次降临。
同时,现今的以色列也正面临严峻的内部挑战。极端派与世俗派之间的矛盾愈加加剧,这种内部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犹太人对国家的认同感。极端正统派认为,只有“神选的犹太人”才算是“真正的犹太人”,而世俗派犹太人及非犹太裔的以色列人则被视为外来者。这种思维逐渐滋生出种族隔离的氛围,并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默许。以色列国内的世俗派犹太人的比例不断下降,许多人甚至计划移民,尤其是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已有超过50万人选择离开以色列,至今未归。此外,正统派犹太人专注于宗教活动,不参与工作或服兵役,却能够领取政府补贴,这加剧了以色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动荡。自2018年《犹太民族国家法》通过以来,以色列国内的阿拉伯公民地位不断被削弱,这引发了更加尖锐的种族矛盾。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犹太民族可能会面临不再是以色列主体民族的局面,进而导致以色列的国家存续遭遇空前危机。
然而,外部的压力同样严峻。尽管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并拥有世界一流的军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长期抗拒外部挑战。特别是在2024年7月,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的“斩首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虽然这场军事行动让以色列士气高涨,但它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敌对情绪,激怒了多个反以力量。伊朗、胡塞武装等对以色列的敌视愈发明显,胡塞武装的“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成功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给以色列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和其他反抗力量誓言将继续对以色列进行报复。这些挑战对于以色列而言无疑是一场难以承受的考验,因为其相对狭小的国土和有限的资源,使其在持久战中处于劣势。
综上所述,尽管以色列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国际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局势,但随着内外挑战的加剧,以色列是否能够长期维持现状仍充满变数。或许,它的未来真的如“第八个十年”诅咒所示,面临着不可避免的“灭国危机”。
发布于:天津市财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